PDF
Export
Share
Collection
Album
Volume 1, Issue 1
Published: 2017 ,
Scan QR Code
李政, 杨思莹. 十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就、经验与问题. [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chinese version), 2017, 1(1): 16-26.
DOI:
李政, 杨思莹. 十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就、经验与问题. [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chinese version), 2017, 1(1): 16-26. DOI:
从 2006 年 1 月中国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到 2016 年 1 月,创新型国家建设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时间里,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顶层设计与微观基础统筹并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创新大国,创新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6-2020 年是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应当总结科技创新发展道路的经验与特色,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解决好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如何缩小区域与产业创新差异和走包容性创新道路,如何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竞争四个重要问题。
创新型国家改革中国特色创新驱动发展
[1]董洁林.中国创新到底怎么样?[N]. 企业家日报,2015-02-01.[2]徐坡岭,刘畅.中美俄三国创新型国家战略选择与效果比较[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6) : 18-29.[3]成思危.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J]. 中国软科学,2009,(12) : 1-14.[4]辜胜阻,洪群联.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济管理,2008,(19-20) : 1-6.[5]段培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2) : 11-16.[6]贺德方.创新型国家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6) : 117-128.[7]李政. “双创”主力军央企 2015 年成果斐然[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30.[8]岳琳达.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前 30 年与后 30 年[M]. 鲁冬旭,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9] XUEDONG DING , JUN LI.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 in China: Building an Innovative Economy [ M ] .New York: Routledge , 2015 .[10]房宏琳.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1]黄涛,胡雅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何处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1) : 5-10.[12]胡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J].中国软科学,2013,(11) : 1-9.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