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导出
分享
收藏
专辑
2卷 第4期
纸质出版日期: 2018 ,
Scan QR Code
芬恩·阿内特·约根森. 物联网视域下的“时空物”与“数字人文”[J]. 批评理论, 2018,2(4):66-82.
芬恩·阿内特·约根森. 物联网视域下的“时空物”与“数字人文”.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8, 2(4): 66-82.
芬恩·阿内特·约根森. 物联网视域下的“时空物”与“数字人文”[J]. 批评理论, 2018,2(4):66-82. DOI:
芬恩·阿内特·约根森. 物联网视域下的“时空物”与“数字人文”.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8, 2(4): 66-82. DOI: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 用于网络的融合中,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其中,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媒介革命的到来,技术作为信息的载体,逐 渐成为连接人与物的重要介质。换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实现了时间( Time )和空间( Space )的合一,物联网即“时空物” ( Spimes ),一种可以在其生命周期里被准确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定位、追踪的物件。当事物变得无处不在并且普遍存在时,它也会变得无形并且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存在。解构这种“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存在”的方式之一即是:在事物变得“普遍”之前,观察其时间和地点。“时空物”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实践和过程,它们还为参与这些过程提供了切入点。另外,本文通过梳理物联网的标准、技术及话语体系的建立,尤其聚焦机构、权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询问潜在的技术应用领域何以被想象化、可视化、并嵌入技术设计和行为标准。一方面, “物联网”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描述通过传感器和通信网络制作的技术物品中的互联性;另一方面,透过“互联网” / “时空物”构成的一系列“虚构设计”物,探究何以这些人工制品能改变世界。本文还从技术和人文两个维度思考数字人文视域下物联网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同时,数字人文研究学者应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去应对这些与“时空物”有关的纷争的挑战。
物联网时空物技术数字人文虚构设计物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