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导出
分享
收藏
专辑
2卷 第1期
Scan QR Code
林春城. 文化中国和中国的自我认识[J]. 批评理论, 2018,2(1):99-111.
林春城. 文化中国和中国的自我认识.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8, 2(1): 99-111.
林春城. 文化中国和中国的自我认识[J]. 批评理论, 2018,2(1):99-111. DOI:
林春城. 文化中国和中国的自我认识.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8, 2(1): 99-111. DOI:
中国在近代以后一直标榜“一个中国”,北京奥运会也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口号。但观察其准备过程的国内外视线并不单一,呈现出复数。中国需要一个契机成功地把矛盾和危险缝合而转为和谐,奥运盛会恰如一个符号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令这一符号公然或者隐然发挥作用的就是国家主导的“文化国族主义”。本文从理论上讨论文化国族主义的两面性,将最近国家主义介入的中国的文化国族主义同“再现的政治学”联系进行考察。
文化中国中国的自我认识文化国族主义再现的政治学
白承旭, 《东亚里的民族主义—— — 韩国与中国》(韩文), 《文化 / 科学》第 52 号, 2007 年。暨爱民, 《文化民族主义的现代取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5 期。金润泰, 《中国西藏民族主义发展的本质—— — 民族利益和民族自尊的回复》(韩文), 《中国学研究》第 28 辑,2004 年。金越会,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研究》(韩文),首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1 年。李东渊, 《想象亚洲文化—— — 超越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资本地逻辑》(韩文), GreenBee, 2006 。林春城,《对“西欧摩登”与“东亚近现代”的 post 殖民性考察》(韩文),《现代中国研究》第 9 辑 2 号, 2008年。林春城、王晓明主编, 《 21 世纪中国的文化地图》(韩文),现实文化研究, 2009 年。林大根等, 《中国电影的理解》(韩文), DongNyeok, 2008.刘世钟, 《阅读目前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 论贾樟柯的 < 世界 >< 三峡好人 > 》(韩文), 《中国研究》第 42卷, 2007 。鲁迅, 《文明偏至论》, 《鲁迅全集》第一卷, 2005 年。孟凡东、何爱国, 《 20 世纪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三大核心诉求》, 《北方论丛》 2007 年第 3 期。千圣林, 《二十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展开—— — 以文化民族主义为中心》(韩文), 《东洋政治思想史》迪卷 1 号, 2006 年。斯图尔特·霍尔, 《现代性与现代文化( 2 )》(韩文),现实文化研究, 1996 年。田晓菲,《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 — < 鹿鼎记 > ,香港文化,中国的(后)现代性》,吴晓东、计璧瑞编,《 2000 ’北京金庸小说国际 硏 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