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卷 第3期
纸质出版日期: 2017 ,
Scan QR Code
赵德余. 基于扩展型资产概念的社会政策模式及其来自中国的经验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可行的政策方案设计[J]. 社会政策评论, 2017,1(3):5-30.
赵德余. 基于扩展型资产概念的社会政策模式及其来自中国的经验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可行的政策方案设计. [J]. Social policy review(chinese version), 2017, 1(3): 5-30.
中国农村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全面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社会事业协调一致发展的时刻了,沿海发达地区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及土地换保障等已经具备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的许多制度性特征。在对现行乡村社会发展的各种模式作深入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扩展型资产概念的乡村社会发展政策新模式,以土地资产、货币与社会资本为核心要素,建立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关系共同体,以共同构造中国农民个人资产发展帐户,以促进中国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从而为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计一个新的逻辑框架和发展思路。
中国农村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全面统筹考虑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社会事业协调一致发展的时刻了,沿海发达地区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及土地换保障等已经具备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的许多制度性特征。在对现行乡村社会发展的各种模式作深入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扩展型资产概念的乡村社会发展政策新模式,以土地资产、货币与社会资本为核心要素,建立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关系共同体,以共同构造中国农民个人资产发展帐户,以促进中国乡村社会福利与保障事业的制度化发展,从而为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计一个新的逻辑框架和发展思路。
扩展型资产概念社会政策模式新农村建设政策设计中国经验
扩展型资产概念社会政策模式新农村建设政策设计中国经验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07 年 12 月 27 日,http://www.cncaprc.gov.cn/info/1408.html , 2010 年 6 月 6 日; U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8 Revision.[2] Nozick , Robert , 1974 , Anarchy , State , and Utopia , New York: Basic Books.[3] [ 美 ] 约翰 .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何怀宏等译, 1998 年 3 月。[4] Sherraden , M. (1991). Assets and the poor: A new American welfare policy. Armonk , NY:M.E. Sharpe.[5] 沈兰、高忠文, “土地换保障”的两种养老保险模式研究,农村经济, 2007 年第 5 期,P73-75 。 [6] Sherraden , M. , Schreiner , M. , & Beverly , S. (2003). Income , institutions , and saving performance i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ccounts ,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 17(1) ,95-112.[7] Guo , B. , Huang , J. , Sherraden , M. , & Zou , L. ( 2008). Dual incentives and dual asset building: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Hutubi Rural Social Security Loan Program in China.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 37(3) , 453-470.[8] Guo , B. , Huang , J. , Zou , L. , & Sherraden , M. (2008). Asset-based policy in rural China: Aninnovation in the Retirement Social Insurance Program.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 1(1) , 63-76.[9] 傅晨,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经济学家, 1996 年第 5 期, P99-105.[10]Amartya Sen , 1999 , On Ethics and Economics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中译本,王宇等译,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2001 年[11]Martin King Whyte: “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Urban Chinese Family Life ”, The China Journal , 2005 , vol53: pp.9-33[12]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8 Revision (Population Database) ,11-Mar-2009 , http://esa.un.org/unpp , 6-Jun-2010.[13] 张秀兰、徐月宾,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当代社会政策研究( 2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年。[14] 张秀兰等,发展型社会政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操作化模式,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第 6 期。[15] 费孝通: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210 页。[16] 陈皆明: 《投资与膳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年第6 期。[17]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3 期。[18] 孙良媛,广州农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载于《都市化进程中的广州农村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年。[19] 傅晨,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的演进与困扰,学海, 2006 年第 3 期, P40-44 。[20] 殷红春、姜福洋、许恒周,农地股份合作制中的股权设置与流转问题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第 3 期, P35-39 。[21] 赵德余,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验:一个比较制度分析, 《人口研究》,2008 年第 1 期。[22] 赵德余,寻租控制、信念与制衡, 《中国农村观察》, 2006 年第 4 期。[23] 赵德余,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逻辑, 《学术月刊》, 2010 年第 1 期。[24] 郭健, 《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4 月。[25] 赵德余,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行为选择及其保障水平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郊区村庄层面的经验, 《中国人口科学》, 2009 年第 1 期。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