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作为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根本制度安排,其发展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本文对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展望。新形势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存在着城乡就业结构性失衡、社会阶层结构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结构不公等结构性社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进行社会政策战略性框架设计
加强政府自身的社会政策能力建设
组织和支持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研究。
社会保障作为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根本制度安排,其发展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本文对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展望。新形势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存在着城乡就业结构性失衡、社会阶层结构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结构不公等结构性社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进行社会政策战略性框架设计
加强政府自身的社会政策能力建设
组织和支持社会力量进行创新研究。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研究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研究
保罗·皮尔逊 . 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2] 弗兰茨 - 克萨韦尔·考夫曼 . 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3] 梁鸿 . 中国农村现阶段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 [M].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0.[4] 郑功成 . 社会保障学 - 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5] 尚晓援 .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再认识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113-121.[6] 常宗虎 . 重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探索 - 全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理论研讨会 [J].中国社会科学, 2001(03):122-128.[7] 何晖 . 新时期社会保障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 2010 年全国社会保障理论体系构建研讨会综述 [J]. 广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0(03):22-27.[8] 郑功成 .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战略发展 - 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9] 梁鸿 . 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N]. 上海:解放日报, 2011 年 4 月 24 日 . 第 8版 .[10] 周弘 . 西方社会保障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6(01):100-144.[11] 梁鸿 . 国民社会保障权利论及其发展的探讨 [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100-106.[12] 尚晓援 .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再认识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 03):113-121.[13]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战略发展 - 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4] 邓大松、方晓梅,从公共政策角度看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 [J]. 经济评论, 2001(04):53-55.[15] 郭士征,社会保障中政府的介入及现阶段的作用 [J].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003(01):32-42.[16] 徐月宾、张秀兰 . 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8):80-92.[17] 林毓铭 . 政府社会保障职能与角色转换机制研究 [J]. 政治学研究, 2006(02):103-112.[18] 景天魁 .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 [J]. 思想战线, 2004(01):27-31.[19] 杨翠迎 . 中国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 [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12-20.[20] 黎熙元,陈福平 . 公共福利制度与社会网的功能互补 - 包容性社会政策基础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96-105.[21] 杨宜勇,刘婉 .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J]. 经济纵横,2007(03):25-28.[22] 郑秉文 . 社保制度碎片化的隐忧 [J]. 党政干部文摘, 2009(04):21-22.[23] 郑秉文 . 中国社保“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 [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50-58.[24] 郑秉文 . 中国社会保障 60 年:成就与教训 [J]. 中国人口科学, 2009(05):2-18.[25] 唐均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思路: “基础 - 整合” [J]. 财经政法资讯, 2009(05):64-65.[26] 白维军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 [J]. 经济体制改革, 2009(04):102-106.[27] 毛淑娟 . 城乡统筹视角下我国新农合制度发展与制度整合分析 [J]. 社会保障研究,2010(01):94-99.[28] 邓大松,刘远风 . 制度替代与制度整合:基于新农保的规范分析 [J]. 经济学家, 2011(04):71-77.[29] 林嘉,建飞,林海权 .2005 年老的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J]. 法学, 2006(01):86-88.[30] 林嘉 .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 [J]. 中国社会保障, 2004(01):22-23.[31] 郑尚元 . 公开、规范与定型:养老保险制度从政策到法律 -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的进路分析 [J]. 法学, 2005(09):99-107.[32] 符其林,周慧 . 通向公平分配之路 - 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政府责任 [J]. 财贸研究, 2007(03):130-135.[33] 童星 . 社会保障的外部风险探析 [J]. 社会保障研究, 2010(06):24-28.[34] 郑尚元,扈春海 .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进路之分析 -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体例再分析[J]. 现代法学, 2010(03):65-74.[35] 吴忠民,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J]. 社会学研究, 2004(01):75-89.[36] 丁元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风险与规避 [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 2006(02):61-78.[37] 邓大松,刘大平 . 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 [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1):34-35.[38] 岳经纶 . 社会政策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 [J]. 公共行政评论, 2008(04):58-83.[39] 王延中 . 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 [J]. 经济学动态, 2008(10):11-15.[40] 桂世勋 .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特点与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10):15-17.[41] 林闽钢 . 我国进入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推进时期 [J]. 中国社会保障, 2011(01):36-37.[42] 郑功成 .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05):2-14.[43] 杨团 . 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焦点与建构 [J]. 学习与实践, 2006(11):79-88.[44] 关信平 .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社会政策议题 [J]. 探索与争鸣, 2009(04):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