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导出
分享
收藏
专辑
3卷 第1期
纸质出版日期: 2019 ,
Scan QR Code
周海天. 意义的优先性与符号建构的根据——以《北京折叠》与《三体》为例对符号学与诠释学之汇通性研究[J]. 批评理论, 2019,3(1):62-74.
周海天. 意义的优先性与符号建构的根据——以《北京折叠》与《三体》为例对符号学与诠释学之汇通性研究.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9, 3(1): 62-74.
周海天. 意义的优先性与符号建构的根据——以《北京折叠》与《三体》为例对符号学与诠释学之汇通性研究[J]. 批评理论, 2019,3(1):62-74. DOI:
周海天. 意义的优先性与符号建构的根据——以《北京折叠》与《三体》为例对符号学与诠释学之汇通性研究. [J]. Critical theory(chinese version), 2019, 3(1): 62-74. DOI:
在符号学的研究领域中,意义出场和传递的 逻辑是最根本也是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而种种 争议都奠基于一个核心的根据之上,即在表意过 程中,究竟是意义还是符号具有逻辑上的优先性。 一些符号学家们认为意义(所指)产生于符号(能 指),另一些符号学家认为二者本身就是无法区分 的。诠释学对意义起源的揭示为萦绕于符号学中 的这一基本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诠释学的 角度看视,“意义世界”先验地为符号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基础,并成为了符号构建意义的最源始前 提,其预先保证了日常世界———包括文学文本(语 言符号)的可理解性。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 “意义世界”成为“作家”(发送者)、“作品”(信息) 与“读者”(接收者)所共同分享的前提。在21 世纪 中国的两部代表性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与《三体》 中,对“模仿”与“创造”由来已久的界限之论 争———本质是“符号”与“意义”之先在性的争议, 在符号学与诠释学的汇通性视域中得到了解答。 因此,对符号学理论根据和表意逻辑的考察与分 析,架起了符号学与诠释学之间的桥梁
“创造”与“模仿”的界限软科幻与硬科幻符号学与诠释学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