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导出
分享
收藏
专辑
8卷 第2期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纸质出版日期: 2024-12-24 ,
Scan QR Code
张璐.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J]. 发展经济学, 2024,8(2):207-217.
张璐.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 [J].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china, 2024, 8(2): 207-217.
张璐.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J]. 发展经济学, 2024,8(2):207-217. DOI: 10.12184/wspfzjjxWSP2515-823625.20240802.
张璐. 农村“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 [J].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china, 2024, 8(2): 207-217. DOI: 10.12184/wspfzjjxWSP2515-823625.20240802.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向量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及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农村“三产”融合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明显赋能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可通过促进工商资本下乡、加速劳动力回流两条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在家庭农场规模较大地区,农村“三产”融合赋能作用强于较低规模地区。对此,应从产业发展、主体培育、模式优化视角切入,积极构设农业农村新业态,开辟农村劳动力回流之路,打造高质量品牌化家庭农场,更好地发挥农村“三产”融合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工商资本下乡劳动力回流
杨林伟,曾绍伦,王强.乡村振兴的内涵界定、政策体系与实施路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1-80.
韩长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3):20-34.
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J].东岳论丛,2022(3):5-15.
程莉,兰鋈.论重庆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与推进机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5):52-62.
赵宁.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22(5):103-104.
李小静.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条件及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6(4):83-86.
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4):49-57,111.
候诗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省级截面数据的分析[J].现代商业,2021(21):74-76.
黄凌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73-74.
殷晓茵,李瑞光,何江南,李静贤.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协调路径[J].农业经济,2022(1):52-54.
刘建生,邱俊柯,方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样态类型、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基于中西部多案例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1):95-102.
卿定文,王玉婷.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模式案例比较及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9-95,123.
周立,李彦岩,罗建章.合纵连横: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增值路径——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案例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63-72,2.
张雨晗,杨进,李慧.老龄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J].农业与技术,2022(4):156-159.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
徐章星,张兵,尹鸿飞,王善高.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1):144-153.
颜银根,王光丽.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J].财经研究,2020(2):82-95.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